• 家风家训不是"穷讲究" 假期正是教育时

    2017-02-07

    年假还处于在线状态,大街小巷依然一片欢庆气氛,不少家长不忘忙里偷闲给孩子报上各种补习班。把学习成绩提上去固然重要,但孩子一年到头总跟语数外等学科“死缠烂打”,对中国传统文化却缺乏认知或毫无概念,显然也不利于未来成长。

  • 5位大师 教你如何看人

    2017-02-07

    这年头要懂一个人,似乎很困难,所以也常有人感慨:人心不古。

  • 王阳明家训:亘古不灭的教育法门

    2017-02-07

    王阳明家规的核心是良知教育,主张“蒙以养正”,把勤读书、早立志、学做人、做好人作为家规教育的重中之重。

  • 儒与儒家

    2017-02-08

    儒家思想,或者叫儒家文化,在中国整个传统文化中,可以说是处于一个主体的地位。当然对于这个说法,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,比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有一些学者提倡新道家,主张道家是中国文化的主干。

  • 做哪些事,才能让你一生不虚度?

    2017-02-08

    人的一生说长不长,说短不短。在一生中如果只是沉湎于物质生活,被物质所劳逸,人的一生会变得行尸走肉,要活出不一样的精彩,需要有精神生活的滋润。

  • 解读《论语》“君子不患人之不知己”

    2017-01-10

    《论语》首篇《学而》主要探讨了学习与实践之道,以一句子曰:“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不知人也” 收尾,即“不要担心别人不懂自己,怕的是自己不懂人”。 揭示了为学的一个基本方向,将学问与实践完全融合了起来:学问要向内求而不期人知,同时要向外实践而求识“知人之道”。这是儒家人文精神的真谛之一。

  • 看清身边的君子和小人从这10个细节看清

    2017-01-10

    到底何谓君子?何谓小人?君子和小人究竟如何区分呢?其实德行是君子和小人的最大区别。德行是君子和小人的最大区别。

  • 熬,是人生最深的滋味

    2017-02-07

    人生含百味。有人说,人生如粥,温润平淡;有人说,人生似药,苦口利病;亦有人说,人生若汤,幽远醇厚。可无论人生呈现出哪种滋味,这滋味都必然是在悠悠岁月中亲身经历而得的。归根结底,人生之味,无不得自一个“熬”字。

  • 怎么界定和弘扬“国学”?

    2017-02-07

    “国学”的定义究竟是什么?它的内涵与外延又该怎么来界定?这始终是个问题。假如一定要给“国学”下个简明扼要的定义,我赞同下面的提法,即“国学就是中国固有的传统学术及其研究的学问”。

  • 读史要在读人 读人重在通心

    2017-02-07

    过去有两句老话,一曰“文史不分家”,一曰“六经皆史”,都显现出华夏民族特殊发达的史学传统。而历史本身更葆有一种独特的魅力。朱光潜说,“年代久远常常使最寻常的物体也具有一种美”,“从前’这两个字可以立即把我们带到诗和传奇的童话世界”。而历史题材的多义性、不确定性和足够的“想象空间”,更具备一般现实题材所欠缺的文体张力。

  • 孔融被曹操杀害竟然说了这些话

    2017-02-07

    孔融是家喻户晓的名士,也是孔子的第19世孙,标准的圣人之后,大家都知道他小时候让梨的故事,但后来这个大名士,被曹操害死了。因为他在东汉朝廷肆无忌惮的批评时政、挤兑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,维护汉王朝的权威并触怒了后者,招致他的杀心。孔融被曹操杀害 竟是因为他说了这些话!

  • 怎样学习?听听荀子怎么说

    2017-01-10

    《劝学》一篇是《荀子》的首篇,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以及他对学习的看法。我们就把《荀子·劝学》中关于治学的言论做一个整理,一起看看荀子如何看待学习。

  • 人品不过关 其他都是扯淡

    2017-02-08

    做事先做人,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。如何做人,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,也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。一个人不管多聪明,多能干,背景条件有多好,如果不懂得做人,人品很差,那么,他的事业将会大受影响。只有先做人,才能做大事,这是古训,先人早就强调了“做人为先”的重要性。

  • 与其多颗心 不如少根筋

    2017-02-07

    古人认为心脏是思维器官,这种观念在今天的语言中也还有痕迹,比如说,“用心思考”“心想事成”等等。

  • 多点规矩律己 留点余地待人

    2017-02-07

    多点规矩律己,恭敬自持,谨言慎行,是招福远祸的良方。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夸赞李广是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就是如此。律己不是人前的端正恭谨,更是独自一人时的谨慎自守。《礼记·中庸》一书:“莫见乎隐,莫显乎微,故君子慎其独也。”所谓慎独,就是在别人不能看见的时候,能慎重行事;在别人不能听到的时候,能保持清醒。

  • 《礼记》精选20句:不学“礼” 无以立

    2017-02-07

    对这个问题,学术界与社会上也是说法多样、意见纷纭。我个人认为,在传承与弘扬“国学”方面,宜提倡“三纲九目”:第一,要强调“三个回归”,即回归文本,回归主流,回归核心。第二,要完成“三个沟通”,即沟通古今,沟通中外,沟通知行。第三,要实现“三个超越”,即超越文本,超越四部,超越国界。

  • 人生四智:安稳处事 涵容待人 谦退保身 洒脱养心

    2017-02-08

    人生四智:安稳处事 涵容待人 谦退保身 洒脱养心。安稳,就是沉稳、平稳的意思。做事一定要安稳。

  • 以心观心 以身度身

    2017-02-08

    “夫恕己及物者无他,以心度心,以身观身,推其所为以及天下者也。故己欲安,则念人之重扰也。己欲寿,则念人嘉生也。”

  • 古人的领导智慧:轻财、律己、量宽、身先

    2017-02-08

    明代陈继儒在《小窗幽记》中曾经说过:“轻财足以聚人,律己足以服人,量宽足以得人,身先足以率人。”仗义疏财能够团结人,严于律己能够使人信服,宽以待人能够得到人心,身先士卒能够领导众人。

客服邮箱

service@blissclinic.com.cn

成都北路199号恒利国际大厦3楼

客服热线

021-62569268

周一到周日早9:00到晚18:00

扫码加入采菽公众号

了解最新资讯

乐享采菽生活

Copyright © 2013 BLISS CLINIC & LEARING All Rights Reserved | ICP备16042849号